
钢板经过机械手送进高达14米的压力机后,不一会儿,汽车门高强度防撞杠便从这台“巨无霸”机器的出口吐了出来……这是记者昨天在位于经开区(杨舍镇)的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冲压生产车间看到的场景。
“这台 2700吨机械式多工位压力机,是我们公司从日本引进的,也是华东地区民营企业中最大的一条多工位冲压线。这台设备能够成功投用, 沙洲职业工学院的毕业生申利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秋说。
申利军在沙工学的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10年初,他来到了金鸿顺实习,公司将他分配到生产一线以便于能充分了解公司的主营业务。由于他善于钻研、工作勤奋,2011年初还没毕业,他就被提升为自动落料线的班长,负责生产线的基层管理工作,开始参与企业自动化线生产之路。2011年下半年,申利军开始接触生产效率最高的多工位冲压线。
为了摸清楚生产线机械手与模具在冲压时互不干涉的规律,申利军白天上班时在现场和厂商配合调试,晚上自己上网查阅关于多工位生产线的相关资料,并深入上海大众汽车冲压工厂参观学习。通过一年半的努力,两条多工位生产线顺利达到了满负荷生产,不久,申利军被提升为多工位线的副组长。
由于有了多工位冲压线的相关经验,2013年6月,申利军被调到生产技术部生技课。2013年9月,金鸿顺在日本购买了这台2700吨机械式多工位压力机,申利军和5名同事被公司派往日本参与设备的解体工作。
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设备,以及地坑内密如蜘蛛网的油路、气路、电线和看不懂的日文标识时,申利军顿时傻了眼,日本技术人员也轻蔑地表示,这个设备就凭中国人的技术能力根本无法组装。但是,申利军没有气馁,白天参与设备的解体工作,晚上及时整理完当天的资料,连续两个月,每天工作到夜里12点以后才能休息。
为了节约公司的成本,他在机器分解前用手机拍好照、再记好笔记,回来后,对照手机图片和笔记本,将近万个零件一一组装起来,为公司节约了近百万元安装费用。看到设备运转正常,前来参观的日本技术人员不由竖起大拇指。
申利军介绍说:“原来生产如汽车门高强度防撞杠需要几道工序分段锻压,整个生产线需要50多个人操作,而这条多工位冲压线投入使用后,仅需五六个人操作,而且一次锻压成型,生产能力提高了5倍以上,而且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在金鸿顺,像申利军这样的沙工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沙工2008级毕业生郑丽萍,在金鸿顺从事模具设计的工作。虽然这个工作相比较累,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熟悉设计方法,从刚开始设计切边模、落料模、拉延模等简单模具,到现在设计级进模、侧整、侧翻、侧冲等复杂模具,成为部门的骨干。
“沙工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全面,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现代工匠特质,我们十分看重这些学生的能力、素养和职业发展潜力,这样的毕业生用起来很顺手、很实用,也没有后顾之忧!”赵秋说,从2008年到如今,已有100多名沙工毕业生在金鸿顺工作,他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在企业生产技术部、模具设计部、产品开发部等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上“挑大梁”。
正是看中了沙工学生这种特质,从2014年起,金鸿顺与沙工达成了合作开办订单班的协议, 两期共培育学生近50人。目前,第三期金鸿顺班开设工作正在启动中。“城市的建设、企业的发展既需要拔尖创新的领军人才,也需要大量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沙洲职业工学院院长钱东东表示,沙工将不断培植“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不断强化“一技之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真正让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余继峰 王会信)
【张家港日报】用“工匠精神”锤炼学生品质 沙工学子挑起金鸿顺发展“大梁”
http://www.zjgxw.com/dubao/?DATE=2017-05/31/&CONTENT=content_399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