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以来,沙洲职业工学院(以下简称沙工)各系党支部办公室一改往日的宁静,因为大一新生们络绎不绝地前来递交入党申请书,用自己的行动向十九大献礼,表达积极向上争当先锋队员的信心与决心。据统计,自今年9月9日开学以来,沙工1522名大一新生,已有663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经济高速发展,意识形态日益多元化的当下,青少年信仰缺失,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物质化等特点,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重困扰。缘何开学两个月不到,沙工就有如此众多的新生申请入党?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沙工。
“新生第一课”,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9月初,一场场密集的“新生第一课”在沙工火热开讲。沙工各院系的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纷纷走上讲台,生动讲解党的性质、党的历史、入党流程等知识,为新生的大学生活、人生规划“指点迷津”。
“新生第一课”是沙工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也是该校持续了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动作”。针对生源实际情况、学生在校时间短的特点,沙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起跑线”前移至新生的入学阶段,通过早启蒙、早引导、早培养,第一时间为新生树立一面旗帜,指明一个方向,激发新生对党的信仰和追求。
事实也证明,“新生第一课”确实对新生们有着非凡的意义,一批批新生们在这里确立了人生目标,找到了向党组织靠拢的途径。
电子信息工程系的大三学生陈金川在两年后的今天,依然对这堂课记忆犹新。“我就是在上了这堂课后写了入党申请书。”陈金川回忆说,当时自己刚从普通高中进入沙工,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他对学业和人生都产生了迷失感,每天的日子就是一个“混”,是“第一课”将他拉回了现实。
有了目标,就有了激情,他积极调整心态,认真学习,团结同学,主动参加各类志愿活动,还参与了张家港市行行出状元大赛,并带领其团队在苏州市创客大赛中夺得了机器人比赛项目二等奖。他的努力奋进赢得了全系师生的一致肯定,也因此顺利通过了党组织的考核,他说:“如今我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了,我更要当好严以律己、奋发向上的表率。”
用好“活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
在青年学生的头脑里面开展思想建设,考验的是教育的格局、方法和智慧。沙工将身边景、身边事、身边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使得“高大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在润物无声中打通学生的思想“经络”。
每年开学季,沙工会邀请“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的学习、工作以及创业的经历,这些大多并不那么高大上、遥不可及的身边榜样,更易被学生们接受与学习。经管系2005级学生小陈回校作了报告后,他的学习、工作、创业经历,被学弟学妹们奉为“教科书”。
小陈为人诚实守信、做事一丝不苟,入校后怀揣着强烈的入党意愿,但每次在班级公推公选中,他因为与同学沟通不良始终得不到同学的支持,懊恼的小陈不自信起来:“难道我不应该说实话吗?”班主任专门找他谈话,劝解说:“诚实守信是高尚的品德,不能放弃,但在与人相处中要懂得方式方法、说话的艺术,要懂得退让与宽容。”一席话拨开了小陈心中的迷雾,也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他一直保持着诚实守信、宽容礼让的美德,得到了同学、同事、领导甚至行业竞争对手的认可,如今他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记者与他沟通时,他说:“如果没有老师及时引导,就没有我的成长,所以学校邀请我回校,无论多忙我都愿意,但现在我还在创业初期,还是低调点,不要提我的名字吧!”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沙工还将“张家港元素”植入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课搬出校园,嵌入参观、实践等活动中,如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了解沙工——这座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如何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应运而生,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开展“新生看港城”活动,走访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范永联村等,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累累硕果;在今年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组织全校师生积极观看学习,同时引导学生们自发组织、主动参与“我手写我心”“十九大专题导读会”等活动,在校园中传播满满的正能量……
“以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为教材,让我们更容易产生共鸣。”沙工纺织系大三学生吴伶俐告诉记者:“这种别具一格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党味’,又有趣味,更易入脑入心,引导我们在思想上看齐、行动上对标。”
60个“学生班主任”,筑牢新生党建堡垒
10月25日,经管系的藏族新生扎西旺堆,郑重地将自己亲手书写的入党申请书递交到经管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手中,“从西藏到张家港,地域的差别、环境的变化让我不知所措,是‘小班’一步步帮助我走出了困境。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成为他那样的优秀党员。”
扎西旺堆口中的“小班”指的是“学生班主任”。早在2003年,沙工积极拓展“同龄互助,引领学风”的“朋辈教育”模式,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出品德端正、成绩优异、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预备党员、优秀学生作为“学生班主任”,充分发挥他们在入学教育、班级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模范带头和组织协调作用,引导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也在学生中间树立了榜样。
据统计,目前沙工有57个新生班,“学生班主任”60名,其中大多是预备党员。动力工程系辅导员汪磊认为,“学生班主任”制度的实施达到了多方的共赢。对新生而言,“小班”与他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社会地位相当,更易产生共鸣,更能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对“小班”来说,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班级管理上,“学生班主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减轻了班主任、辅导员管理班级的压力。
大三学生、预备党员顾后宏就是2017级数控班的“小班”。开学不到两个月,他已经与班上的32名学弟学妹们打成了一片,在他的引导下,班上已经有16名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前,我的‘小班’帮助我适应校园生活、树立人生目标,现在我也想发挥自己的能量,接好‘小班’接力棒,做好‘传帮带’。”
“教化天下,起步于微。”沙工党委副书记、院长钱东东表示:“坚持立德树人是沙工一以贯之的办学宗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大多刚满18周岁,人生才刚刚起步,我们从早、从严、从实、从细抓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找到准确的人生方向,用信仰之光照亮广大学子的成才之路,同时也为党组织培养、输送‘新鲜血液’。”( 本报记者 郭晓红 李燕 通讯员 郭敏)
http://www.zjgxw.com/dubao/?DATE=2017-11/07/&&CONTENT=content_407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