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在工作机制、工作途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改进了工作方法。具体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推行 “12345”就业工作模式,体现在“一个目标、二个深化、三项工程、四项服务、五项保障”。
其中、一个目标: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为根本,以校政企合作为平台,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推进优质服务,建立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我院毕业生充分就业、本地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两个深化:一是深化就业工作院系班三级网络管理体制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二是深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指导服务与工作机制。三项工程:一是搭建校政企合作平台,完善就业市场拓展工程;二是推进专业订单式培养和就业基地的建设,实施就业零距离工程;三是积极推行优质服务,实施无障碍就业上岗工程。四项服务:即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解读、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生涯规划指导咨询、自主创业指导服务。五项保障: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在领导重视、机构设置、人员到位、经费保障、设施健全五个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
二、创新工作途径——坚持改革创新,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
1、重建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体系。我院积极更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树立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的思想,构建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必修课,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协调发展。引入企业、行业、家长对学院的评价,促进评价主体社会化进程,把就业创业工作质量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评价内容。
2、坚持工学结合,突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多证书制度。我院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要求,大力加强生产型、仿真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完成学生到企业之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同时,强化学生校内实践技能培养,要求在学生中实行“多证书、高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坚持内育外引,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积极推进教师团队对接企业工程,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考核办法,出台了《沙洲职业工学院教师下厂锻炼管理办法》。同时,建立学院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专业建设顾问,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有利于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岗位就业的稳定性。
三、工作创新举措
1、深度开展校政合作,积极推进领导挂职工程,开展深入有效的社会调研,为学院改革、发展引航导向。我院先后安排4名院领导分别到张家港市经信委、人社局、科技局、工商联等政府机关不脱产挂职。安排4位系主任分别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挂职学习。同时,聘请张家港市政府机关、“科技镇长团”13名成员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
2、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式培养模式,把企业需求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此基础上,2018年我院与“江苏永钢集团”、“江苏华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华芳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渡纺织集团”、“华灿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江苏沙工集团”、“苏州涵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八家企业探索“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和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新方法,双方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平台、教研科研等方面建设,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有力实现课堂与岗位、学生与员工的角色过渡。
3、以学院科技服务为主要平台,深度开展服务企业项目的社会调研活动。近年来,我院先后组织30余名骨干教师走访了华芳集团、华昌化工、宏宝股份、长力机械和兴港建筑等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为我院专业建设改革、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撑。